喜讯:我院教师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

  近日,我院教师陈彦垒及其团队的论文《人际关系困扰与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网络道德的U型调节作用(The relationship of real-life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and Chinese adolescents' online deviant behavior: a U-shaped mediated moderating effect of online morality)》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期刊第11卷135期发表。该期刊是Nature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子刊(2023年影响因子/SSCI分区:3.5/Q1),是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以及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两个权威数据库来源期刊,致力于人文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具有全球影响力。

  

  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是当前教育心理研究的热点。陈彦垒及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120名中国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人际困扰、网络道德、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困扰和网络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增加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而网络道德则可以显著降低这种行为。值得一提的是,网络道德对人际困扰与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影响存在一种“U型”的中介调节作用。即,对于道德水平高且人际困扰程度较低的个体,网络道德能够抵消人际困扰对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然而,当人际困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网络偏差行为会激增,特别是在网络道德水平较高的个体中。即是说,道德对偏差行为的控制作用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此外,研究还发现网络社会支持在人际困扰与网络偏差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网络道德则能够对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即是说,现实的人际困扰会诱发网络的偏差行为,网络的社会支持又会进一步加速网络偏差行为的产生。这项研究从现实与虚拟网络的综合视角出发,为我们理解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陈彦垒为我院教师,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推理与决策、心理测评与咨询、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控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山东省统计重点项目、山东省德育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在核心期刊和CSSCI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9-024-02664-8

(审核  李军)